母源抗体具有两重作用,既能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病原的侵害,但在实际生产中又有不利的一面,对疫苗免疫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母源抗体对特异性抗原位点的“封闭”而阻止抗原位点与机体免疫相关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等而导致免疫系统不能对抗原物质产生反应。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早有报道,但在临床中尚未引起各个猪场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目前很多猪场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甚至疫苗的效价越高,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发挥越明显。母源抗体干扰还具有以下特点:母源抗体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抗原含量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毒株与抗体匹配性越高,干扰作用越大;只有首次免疫才受干扰,再次免疫就不受干扰。这就解释了同样的疫苗,为什么有的猪场免疫后不发病,有的发病,同一个猪场免疫了高效疫苗后反而容易发病,而免疫了普通苗或不免疫反而比较稳定。(3)免疫程序不合理不同的猪场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首次免疫时间和免疫次数,导致大量的免疫失败现象。免疫日龄过早。一些母猪打过很多遍口蹄疫疫苗或者发病后康复,其所产仔猪往往具有很高的母源抗体;过去我们仔猪的免疫程序一般在4~5周龄首免,现在疫苗的质量水平有所提升,母源抗体在积累,免疫日龄过早,疫苗抗原和母源抗体中和,有效的免疫抗体不能产生,反而容易导致口蹄疫的发生。据报道,口蹄疫康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可达90 ~ 100d,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仔猪细胞中和抗体> 1∶8时免疫受到严重的干扰现象。因此具有坚强免疫力的母猪所产仔猪在60日龄以前是不能免疫口蹄疫的。免疫次数不够。仔猪对口蹄疫免疫应答程度较低,相对于牛和羊免疫效果差,猪免疫1 次不能得到较高的抗体滴度,且保护率低,猪至少要免疫2次,在感染压力大的季节甚至要免疫3次。猪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持续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所以在春防秋防时仅免疫1次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口蹄疫基因型较多,需要较高的抗体水平才提供有效的保护力。过去液相阻断ELISA 抗体要求≥ 1∶128 属于99% 以上保护范围,现在改为1∶64,猪免疫1次很难大于1∶64。在疫苗抗原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免疫次数,实践证明,多次免疫要好于1次加量免疫。(4)疫苗运输、冷链与储藏疫苗的运输和贮存:我国口蹄疫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储藏温度、运输条件、保存温度和使用时间过长等等都会导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甚至丧失。因而冷链2-8℃运输保存疫苗是必须的要求,并且在保存、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对灭活疫苗进行冷冻。(5)疫苗使用注射操作不规范,注射器的刻度不清晰,或注射时“打飞针”造成免疫的剂量不足。免疫接种前后猪只受到湿度过大、通风不良、过冷、过热、断奶、限饲、长途运输、脱水、突然换料、转群或咬架等刺激,都可不同程度地造成应激,导致猪体免疫应答能力减弱。(6)猪体健康状况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有这2种疾病存在的猪群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则更易感染口蹄疫病毒;霉菌毒素,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单端孢霉菌毒素均可以使T和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疫苗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免疫失败。维生素及许多其它营养成分都对家畜机体免疫力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D、B、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时,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时,免疫反应会明显受到抑制,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成分供给。另外,猪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如果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都会使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猪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使接种疫苗后不能取得相应的免疫效果,表现为抗体水平低,细胞免疫应答减弱。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得好,可减少和杜绝强毒感染的机会,使动物安全度过接种疫苗后的诱导期。3、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生产实践中,选择合适的疫苗,科学地免疫是保证仔猪群具有良好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讲,后备猪,在170日龄以前按照育肥猪免疫程序,配种前间隔1 个月免疫2 次;经产母猪,1年普免3~4次,规模化场一般4次,或配种前和产前1个月各1次;出生的仔猪根据抗体监测确定首免日龄,出栏前免疫2~3次;公猪1年3 次,猪群分为2个批次分别免疫。根据对现有O 型双价O/GX/09-株+O/XJ/10-11株(新猪毒-2+MYa-9谱系)浓缩疫苗免疫抗体的监测,母猪配种前和产前各免疫一次,母猪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仔猪母源抗体保护可达8 ~ 100d ;所产仔猪在10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80日龄、100日龄、130日龄各免疫1次效果最好,5月至9月,90日龄、11日龄各免疫1次即可。接种疫苗的猪必须健康状况良好,如猪体质瘦弱、患并体温升高或食欲不振等应暂缓注射,待机体恢复正常后方可接种。这是因为有些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如蓝耳并圆环病毒II型感染等疾病都可能造成猪口蹄疫病免疫抑制,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另外免疫缺陷并中毒病,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霉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对猪口蹄疫免疫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实践证明,生猪免疫3次要好于2次,2次好于1次,免疫1次基本无效,免疫3 次才能产生较高抗体并维持长时间的抗体水平。猪场在威胁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紧急免疫,以10d的间隔连续进行3次免疫,即1个月免疫3次,用量小猪1+1+2 mL,大猪2+2+2mL,种强制性的免疫,可以产生较好的抵抗力。做过口蹄疫基础免疫的猪场紧急免疫效果较好。也可参照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程序,0、3、7 d连续3次免疫,用量1+1+2mL。三、免疫程序和实施方案的影响做好基础免疫:首先应该考虑当地的疫情状况,选择合适毒株类型的疫苗产品,其次要根据仔猪机体的母源抗体水平,中大猪、后备猪和经产母猪猪群原有的抗体水平,确定合理的首免时间、基础免疫次数及使用剂量。在可能发生流行地区,均应注射同型的口蹄疫苗,种畜全群普免两次间隔2-4周,以后每隔3-4个月免一次。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确保免疫密度,提高群体抗体水平: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有个别动物未免疫或免疫后没有达到一定的保护水平,当遇到病毒侵犯时,这一群体就成了病毒感染的突破口,感染后病毒的数量进一步扩增,感染力进一步增强(生物放大效应),打破感染与抗感染的平衡,导致本群体发病造成当地疫情发生流行。疫苗免疫程序及时更新:免疫效果与饲养管理、母源抗体、疫苗特性、免疫次数、接种动物的反应性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根据日常的免疫效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找到适合各自生产企业的免疫方案。
关注手机养猪之家(http://m.39xi.com),养猪行情动态随时看,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门户信息平台。
温馨提示:养猪之家专业提供养猪行情走势分析及养猪新闻、生猪价格、今日猪价、全国猪价、猪肉价格、仔猪价格、养猪技术、养猪饲料、猪场管理、猪病防治等养猪信息综合门户网站。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